艾滋病科普知识

感染艾滋病的女性可以生育吗?

艾滋病公益检测网2015-04-16

艾滋病(AIDS)的传播使HIV阳性育龄女性人数逐渐增加,而大部分阳性女性和家庭都有强烈的生育愿望,如何最大限度降低HIV的母婴传播率进行母婴阻断,又不影响婴儿生长发育,是她们最关心的问题,而运用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等全程干预母婴阻断被证明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本文以2005年5月至2010年6月在湖南长沙湘雅二医院感染科和妇产科门诊咨询就诊的感染HIV的孕妇(均在当地省、市CDC确认)16例,以及所生育的17名婴幼儿(其中2名为双胞胎)为例,选取同时期HIV抗体阴性的母亲所分娩的正常婴儿16名为对照组,追踪观察婴儿的生长发育状况以了解HAART对婴儿的影响。原文刊载于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11年10月第45卷第10期,作者:何艳、罗艳、丁依玲、郑煜煌、李靖、黄健、李介民,原文标题为《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阻断母婴HIV传播及对婴儿生长发育的影响》。
方   法
所有HIV阳性孕妇均进行HAART治疗,具体方案为:齐多夫定(AZT)0.3 g/次,每日2次;拉米夫定(3TC)O.3 g/次,每日1次;奈韦拉平(NVP)O.2 g/次,每日2次;或依非韦伦(EFV)O.6 g/次,每日1次。其中13例已妊娠者于妊娠14周开始治疗(方案:AZT +3TC+EFV),3例孕前已在治疗者(方案:AZT+3TC+NVP)持续治疗,新生儿均使用AZT 0.4 mg/(kg.d),分2次服用,共7天。分娩方式:13例初产妇均采用剖宫产,3例经产妇正常阴道分娩(均在本院产科);所有实验组婴儿采用人工喂养。同时所有HIV阳性孕妇的丈夫均进行HIV抗体初筛,初筛阳性者即进行HIV确认实验,确认阳性者再行CD4+T细胞计数检查;对照组12例自然阴道分娩,4例剖宫产,婴儿以母乳为主混合喂养。
实验组孕妇一经确认即进行CD4 +T细胞计数检查,并进行HAART前的相关检查,如血常规、肝肾功能、血糖、血淀粉酶、乙型及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红细胞沉降率(ESR)、心电图、腹部肝胆B超等。按设计要求进行随访,同时常规孕期检查。
婴儿观察指标:主要监测指标:新生儿Apgar评分、身长、体重、头围、前囟、HIV抗体、HIV病毒载量、血常规、肝肾功能、血清铁和钙等。分别在婴儿出生后72 小时内、3个月、6个月、12个月、18个月进行指标监测。17名实验组新生儿均在出生后24~72 小时、6个月、12个月、18个月采集静脉血查血常规、肝肾功能,HIV抗体和病毒载量,16名对照组新生儿在出生后24~72 小时、12个月时采集静脉血查血常规和肝肾功能;出生3~7天常规进行听力和神经反射检查。
结  果
一、孕妇一般情况
16例HIV阳性孕产妇年龄为(25.4±5.7)岁,最小为20岁,最大为35岁。其中3例在妊娠前确诊并已经开始HAART治疗;13例妊娠后确诊,分别在妊娠第14~24周开始HAART治疗。治疗前CD4细胞计数为212~468个/ml,平均(357±124)个/ml,均没有AIDS相关症状或机会感染,治疗前血常规、血糖、血淀粉酶和肝肾功能、红细胞沉降率基本正常,心电图、腹部肝胆B超未发现明显异常;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检测发现2例丙型肝炎抗体阳性,其余均阴性。患者对药物有较好的耐受性;3例为经产妇,经阴道自然分娩,未使用产钳、胎头吸引器等损伤性操作,13例初产妇均为足月剖宫产分娩,无明显妊娠高血压等产科并发症。16名正常婴儿的母亲均为HIV抗体阴性,有2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但其血常规、肝肾功能均正常,均足月产且无产科相关并发症。
16例HIV阳性孕妇的丈夫中有10例确认HIV感染,其中8例CD4+T细胞计数均在450个/ml以上,无临床症状,另2例分别为18、134个/ml,并有发热、皮疹等,正在接受HAART抗病毒治疗。
二、婴儿情况
1.出生情况:17名实验组新生儿中有男性11名,女性6名;出生时体重为(3.5±0.9) kg,身长为(54.2±3.8) cm,新生儿Apgar评分12名为8~10分,5例为7分、5 分钟后恢复到8分以上,同时期健康母亲所生新生儿16名,男性9名,女性7名,出生时体重(3.6±0.8)kg,身长(55.6±3.6) cm,新生儿Apgar评分均为8~10分。两组体重和身长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出生后听力测试、神经反射检查均正常。1名婴儿出生时发现一侧睾丸鞘膜积液,未做特殊处理,3个月时检查恢复正常。
2.生长发育指标:实验组与对照组婴儿在3、6、12、18个月(其中有2名尚未满18个月,仅观察至12个月)时的体重、身长和头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早期各数据比正常婴儿稍低。实验组婴儿的前囟闭合基本在6~12个月之间,与正常婴儿生长发育一致。
3.生化检测结果:每个婴儿在整个监测过程中仅检测2~3次生化指标,因数据有限,仅比较新生儿期和12个月龄时的部分结果。结果显示,新生儿期及12个月龄时两组血红蛋白(Hb)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婴儿都有不同程度缺钙现象,部分婴儿血清钙低于正常值,并出现夜哭、头发脱落现象,一般至18个月后基本恢复正常。新生儿期胆红素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而且出现时间早,维持时间较长,但大部分在2~4周之内消失,12个月时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中有2例实验组患儿伴肝脏轻度肿大,3个月体检时恢复正常。
4.HIV病毒标志物检测:所有HIV感染者母亲所生婴儿出生时和6个月时的HIV抗体均阳性,但HIV-RNA-PCR均阴性,12个月时8名婴儿HIV抗体转阴性,另7名在18个月时全部转阴。
讨  论
根据我国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手册,建议HIV感染的孕妇无论CD4 +T计数多少都可抗病毒治疗。本研究中16例HIV阳性母亲所生婴儿在追踪18个月时,无1例发生HIV感染,说明只要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能达到满意的母婴阻断效果的,而且较单药或双药短程阻断效果更佳,与文献报道一致。
通过对HIV感染孕妇及所生婴儿进行全程干预和追踪,发现新生儿的一般状况包括身长、体重、Apgar评分、听力测试等,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随后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尽管两组之间的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实验组婴儿的体重、Hb及淋巴细胞计数均低于正常组,胆红素偏高且出现的时间较早,分析可能有几个方面的原因:抗病毒药物AZT引起溶血,致使Hb降低,总胆红素升高;由于Hb偏低,导致肝细胞缺血缺氧,细胞损伤,胆色素代谢异常,出现胆红素升高并持续时间较长;母亲治疗时间较长,出现一定的骨髓抑制现象,部分母亲在分娩时Hb偏低;HIV阳性母亲所生婴儿全部人工喂养,容易出现营养不良;新生儿服用AZT 1周,可直接导致骨髓抑制。
婴儿的生长发育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本研究中HIV阳性孕妇多处于潜伏期,一般状况较好,对药物有较好的耐受性。另外,家庭成员给予了充分的理解和支持,给孕妇营造了良好的家庭氛围,并且进行常规孕期检查,未出现妊娠高血压等产科并发症。常用HAART药物除EFV外并未有明显致畸作用,因此应避免孕早期使用EFV。当然,本研究的病例数有限且仅观察至18个月,HAART治疗对后期儿童的生长发育是否有影响尚需扩大样本量进一步观察。
HAART是目前公认对HIV感染者或艾滋病患者最有效的治疗手段,可最大限度抑制HIV复制,减少母婴传播的机会。临床采用抗病毒治疗、干预分娩方式及人工喂养等综合措施进行HIV母婴阻断,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对于抗病毒治疗而言,多数报道均采用单药或双药短程母婴阻断措施;近年有文献报道对HIV阳性育龄女性全程干预并采用常规HAART治疗,能取得更满意的效果,疗效更持久,而且能明显改善女性的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