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公益检测网2013-03-16
刚过去的秋忙时节,雷家完成10多亩田地的收获与播种,“一个工人也没有雇”。同样的劳动量,即使正常人也吃不消,而雷新林和妻子都是艾滋病人,“这七八年都是这么干的,谁能想得到呢?”他扶了扶眼镜框说。
“闻闻看,有股清香。”雷新林顺手拨开院子中的月桂说,“去年秋天刚移植的,这月桂月月开花、月月香。”身高1.7米、带着眼镜的雷新林显得文绉绉的。养有八哥鸟的院子中,由他妻子抱着的小孙子正咿呀学语。
在位于河南省东南部的上蔡县南大吴村的这户农家,雷新林掰着手指头向中新社记者讲述他的“杰作”:收获了8亩玉米、2亩多的大豆和花生,并完成冬小麦的播种。
这些,至少在2003年病发时是不可想象的,干瘦如柴的雷新林一度卧床不起,每天生活在“担心晚上脱了鞋子,早上能否穿上”的生死惶恐中。
让雷新林“站起来”的,是中国政府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病人实施的“四免一关怀”政策。河南省卫生厅副厅长黄玮介绍,由于防控措施得力,自2006年以来,该省每年新报告的感染者逐年下降。
南大吴村乃至整个河南省的艾滋病疫情,起初被称之为“怪病”,源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一些单位和血液制品企业在一些贫困农村擅自设立单采血浆站,违规操作造成的群体性感染。
为彻底防治疫情,河南对既往有偿供血人员进行了普查。截至今年6月底,全省累计发现并确认艾滋病感染者超过5.4万例。他们中,九成五以上的患者集中在农村。
雷新林的“怪病”是2000年检测出的。一时间,雷家门可罗雀,连蔬菜也卖不出去,“周围的人说话都站几米远”。
更严重的是,南大吴村隔三差五就有人去世,上演着现实版“死神来了”。雷新林也为自己安排好了“后事”。
这一时期,河南的艾滋病救治和防范正逐渐展开。主管艾滋病防治的黄玮说,该省把行之有效的各项措施进行规范完善,形成了包括帮扶救助等在内的防治模式。
具体到雷新林身上,是持续进行的免费抗病毒治疗。有数据显示,国家和河南省每年用于艾滋病救治的投入已由2005年的近2.5亿元人民币,增加至今年的5.8亿元,翻了一倍多。
“艾滋患者的信心从何而来?”上蔡县艾防办主任侯振华说,“直白讲,就是让他们的生命得到延长。”
“我又多活了好几年啊”,端坐在价值数千元的沙发上,雷新林和记者谈笑风生。环视雷家铺着地板砖的屋内,冰箱、空调、彩电一应俱全。
虽然病情稳定、体重增加,但雷新林也承认,10多亩田地的收获和播种,动用了在外打工的儿子,也有亲家来帮忙。他说,“干不了重活,感觉还是力不从心。”
患上“怪病”的雷新林却认为,“这辈子很荣幸”。
2005年2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到雷家做客时,曾唤他为“哥哥”。当时,雷新林握着总理的双手泣不成声。
“其实总理比我大10多岁呢,都是得病的原因。”雷新林捋了捋花白的头发,笑着说,“如果再见总理,他肯定不认为我是个老头子。”
雷家近几年喜事不断。他先后完成了儿子的婚姻大事,并抱上了孙女、孙子。雷新林说,儿子结婚时摆了20多桌宴席,全村亲朋好友悉数到场,“想都不敢想”。
秋忙过后,每天含饴弄孙的雷新林说,“小孩儿就是希望,我这一辈子很荣幸。”(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