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新闻

河北容城艾滋病女与279名男性有性行为 为恶意毁谤

艾滋病公益检测网2011-10-01

    12日,一条“河北容城‘艾滋病女’与279名‘嫖客’发生关系”的帖子连同数百张不雅照出现在互联网上,迅速被众多境内外网站转载,一些媒体竞相报道,舆论哗然。18日,闫德利回到老家河北容城县疾控中心主动提出进行HIV抗体检测,检验结果证实她并没有感染艾滋病毒。她同时表示,帖子所称个人博客并非其本人所写,整个事件是有人恶意毁谤。
    闫德利事件真相到底如何?连日来记者几经辗转终于采访到了闫德利本人,以及她的家人、邻居,还原了一个真实的闫德利。而当地公安机关初步调查结果也让这起事件的真相浮出水面——这一事件是他人故意报复、诽谤。然而,真相背后折射出的诸多问题尤为值得人们反思。
    对话闫德利:“还我清白,还社会公道”
    19日,记者来到容城县进行采访,在当地有关部门的协调下,记者见到闫德利的堂兄闫国青。闫国清是容城县的一名公务员,事件发生后,他一直担当着闫德利监护人的角色。闫国青说,网上炒作对闫德利打击很大,她精神状态很差,“现在不想接受采访”。在记者不断努力下,闫国清同意记者草拟一个书面采访提纲,由他代转闫德利,“如果她同意的话,可以接受采访”。
    焦急等待后,闫国清终于打来电话,“闫德利同意接受采访”。当晚10时,记者所在的那间办公室的门打开了,闫国清走了进来,身后跟着一个女孩,她穿着一件蓝紫色针织衫、深蓝色牛仔裤,脚穿黑色皮鞋,没有化妆,身上唯一的饰物是一条白底黑花的围巾。这女孩神情疲惫,记者一眼认出她就是闫德利。与记者对视的一瞬,闫德利的眼圈立刻红了,给记者深鞠一躬,“谢谢你们了!”
    闫德利拿出3张HIV抗体检测报告给记者看。最早的一份报告是18日在容城县疾控中心所做,当时中心为她采集了两份样本,对其中一份样本在中心进行酶联免疫、胶体金法检测,另一份样本则送到保定市性病艾滋病防治监控中心进行乳胶层析法检测,检测结果均为HIV抗体阴性。19日,闫德利到北京中国疾控中心又做了一次检测。报告显示,工作人员对她的血液样本进行了酶联免疫及快速检测,检测结果为HIV抗体阴性。
    “博客上说我有艾滋病,现在检测报告就可以证明我的清白。”说着闫德利泣不成声。
    闫德利告诉记者,她是15日知道了网上关于自己的消息。“但博客上流传的内容都是假的,我从没开过博客。”
    据闫德利介绍,去北京后,她先是在一家化工厂打工,还做过商场售货员,后来一直在餐饮业工作,“都是正经工作,从来没有从事过不正当行业。”
    闫德利说:“我怀疑博客内容是我前男友写的,因为我的那些照片只有他有,并且他之前就曾多次威胁,如果我和他分手,他就把照片发到网上。我希望能对这个事件进行追查,还我清白,还社会一个公道。”
    公安部门:闫德利是受害者
    在贾光乡派出所,记者见到了派出所所长张景战,他的电话也被列入279名性接触者通讯录中,他觉得既无辜又气愤。张景战说:“最初听说‘闫德利’这个名字是在今年7月份。7月12日北京籍男子杨某自称在闫德利家挨了打,到派出所报警。第二天,这名男子到派出所做了报案笔录,离开时要了我的电话号码。8月份,我先后收到了五六条含有闫德利裸照的彩信。”
    张景战说,后来他听说了网上流传闫德利的事,上网一搜索,竟然在里面发现了自己的电话号码,“现在还有朋友打电话问我是怎么回事,我都不知道该怎么解释。”
    有同样遭遇的还有闫国清。他说:“不仅是我,闫德利的亲哥哥也不止一次收到同样的彩信,彩信里是闫德利赤裸的图片,文字也带有挑逗性。”闫国清说,在网上公布的“279名性接触者通讯录”中,许多电话号码都是闫德利的朋友、亲戚的。
    容城县公安局局长翟彦青向记者介绍了公安机关初步调查了解到的部分情况。他说,闫德利两年前认识了杨某并开始同居,在今年得知杨某已有家室后,闫德利提出分手,但杨某一直不同意。为了彻底断绝关系,闫德利辞去了原来的工作,更换了手机号码。此后,杨某多次到闫德利老家找人、闹事,并在村里散发许多印有闫德利裸照的传单,还往她家里投过装满汽油的酒瓶,幸好没炸伤人。
    翟彦青说,直到10月18日各媒体记者来容城采访,他们才知道这个事在网上炒热了,闫德利的家人也是18日才带着传单到公安局报案。闫德利的家人称,这些传单是8月份在村里马路边捡的,因为觉得丢人,家里人悄悄把传单收了起来,没有立即报案。
    在容城县公安局,记者看到了闫德利报案时带来的161份传单,传单用A4纸彩印,记者发现至少有3种不同样式的传单。传单文字内容基本相同,题目是“河北省容城县贾光乡贾光村第一名妓闫德利及其家人”,主文中公布了闫德利出生年月日、身份证号码和家庭情况,并写“闫德利在北京做坐台小姐”等内容。传单下半部分除了闫德利家人的照片外,还有数幅裸照。
    翟彦青说:“根据目前掌握的情况分析,网络上最近盛传的‘艾滋病女’的帖子,闫德利前男友杨某有很大的作案动机和犯罪嫌疑。19日上午,县公安局正式立案,并成立了一个9人专案组,对案件正式立案侦查。”目前容城公安机关将案件性质暂定为“传播淫秽物品,已造成不良社会后果”。
    真相背后的反思
    至此,卫生部门的检测报告和公安机关的初步调查结果都可以还闫德利以清白,然而事件真相背后仍有许多引人深思的东西。
“网上散发不实消息可以引起多大波澜,对个人、政府等造成多么恶劣的影响,从闫德利事件看,确实是触目惊心。”翟彦青说,“闫德利,  一个穷人家的女孩子,到北京打工不容易,又碰上这种事,再加上网上这么热炒,她得承受多大压力啊。”
    翟彦青说:“网站在刊登、转载类似消息时要慎重考虑,要有一个评判标准,必须考虑登载这些信息会给个人、社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中国新闻史学会副会长陈昌凤博士表示,网络媒体,没有传统媒体的“把关人”,许多信息有赖传播者自己的把关。而网络使用者身份异质、素养参差,导致信息杂冗、质量不一,不能保证其真实、客观、符合社会伦理标准。“从这起事件目前的各方信息来看,可以界定为一起网络暴力事件,它的核心是强行公开当事人的隐私并虚构了许多不实内容。”
    陈昌凤说,网络信息的传播者和接受者,可能是同一群人--即所谓网民。政府可以通过加强法制管理的方式,让网民不得不放弃这种暴力行为。当事件超出一定的限度时,当事人完全应当拿起法律手段来维护自己的权益,而网民们如果遭遇或意识到了法律的责任,会不得不规范自己的行为。
    创办国内首家、也是目前唯一实名制博客网站博联社的资深媒体管理者马晓霖说,闫德利事件再次说明了网络信息真实性、网络信息发布实名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也说明新媒体在扮演新角色时不能忘记自己的社会、道义和法律责任,这个事件应该推动中国网络管理加快实名制进程,否则,网络暴力会不断泛滥。
    他说,闫德利被冒名发布敏感信息这种现象的发生,暴露了网络信息发布非实名制的问题,因为匿名发布使得信息原创、发布和传播着貌似可以不负责任地为所欲为,失去作为公民应该有的基本担当——遵守法律、保护他人隐私、尊重社会公德、遵守言行底线。
    “如果仅仅是网络上的一则博客文章,多数人还会将信将疑、一笑了之,但一旦成为一些媒体的报道,多数人就会信以为真。”陈昌凤说。
    “那些不实新闻、恶性信息的肆意传播离不开土壤,闫德利事件也让我们看到广大受众的媒体素养,有待提高。”陈昌凤说,“诚如李普曼所言,要让民众成为明智的、能够占有充分信息的发言者,要让舆论发挥推动社会进步的正面作用,教育是唯一的出路。每个网民都需要警惕的,尽可能让自己清醒,了解相关的知识,做一个负责的网上公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