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新闻

HIV药物可及性仍有提升空间

艾滋病咨询服务网2017-11-20

  根据国家卫计委全国法定传染病疫情概况显示,从2012年到2016年的五年间,中国共计有23.4万人新发艾滋病,其中61888人因艾滋病死亡。2017年的情况同样不容乐观,截至10月份,中国共计有46206人新发艾滋病,其中12057人死亡。 


  事实上,作为艾滋病感染情况最为严重的15个国家之一,至少在过去的十余年的时间里,中国已经在防控艾滋病方面不惜成本的投入了大量的资源,不管是自2004年开始的“四免一关怀”政策提供国家免费艾滋病抗病毒药物治疗项目,还是通过母婴阻断等技术从传播途径扼制艾滋病的传播,都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只是,存在的现实问题也同样明显。比如患者对更安全、效果更好的药物可及性上仍有比较大的提升空间。 



  据了解,目前我国已经正式批准上市的艾滋病用药,一共有六大类,分别为核苷(酸)类反转录酶抑制剂(NRTI)、非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NNRTI)、蛋白酶抑制剂(PI)、整合酶抑制剂、融合抑制剂、辅助受体拮抗剂,除此之外还有不同类别药品所组成的复合制剂。这与目前美国FDA批准的抗病毒药物类别完全一致。 


  但从数量来看,相较于全球数十种艾滋病治疗药物,目前在我国上市的仅有22种。而原卫生部、财政部在2004年公布的艾滋病免费抗病毒治疗药品名录仅含有其中8种(去羟肌苷曾入选,但因疗效不佳,长期服用副作用较大而多,国家已于2009年底停用),剩余14种则须医师根据HIV感染者病情需要、药物的可获得性以及HIV感染者的经济水平酌情使用。 


  近年来,关于调整艾滋病免费用药目录的声音日渐高涨。在前不久刚刚召开的十九大中,便有代表向大会提交建议,增加免费抗病毒药品种类数量。而2017年初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十三五”行动计划的通知》,亦明确要求卫生计生、财政、税务、海关等多部门,要依据相关政策规定适时调整免费抗病毒治疗药品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