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发现粒细胞促HIV-1传播新功能
艾滋病公益检测网2015-07-06
中科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王建华课题组研究发现了人粒细胞促进艾滋病HIV-1感染传播的新功能。相关研究成果日前在线发表于《病毒学杂志》。
粒细胞由骨髓造血干细胞分化而来,细胞核呈分叶状,主要包括嗜碱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其中中性粒细胞占白细胞的50%~60%,嗜碱和嗜酸性粒细胞大约分别占1%和6%。
在病原入侵或病理条件下,粒细胞会被招募到外周组织参与炎症反应。由于三种粒细胞几乎不表达HIV-1受体CD4和辅助受体CXCR4, 在HIV-1感染研究中很容易被忽略。粒细胞在HIV-1感染和致病中的作用研究较少,但关于HIV-1感染导致中性粒细胞功能损伤的研究已见诸报道。
研究人员从健康人外周血纯化出嗜酸、嗜碱和中性粒三种粒细胞,研究了其与HIV-1的相互作用。研究发现,三种粒细胞虽然都不能被HIV-1直接感染,却能捕捉HIV-1并把所捕捉的感染性病毒颗粒传递给CD4+ T细胞,增强病毒的传播感染。
据悉,该课题组利用HIV-1感染者,发现无论CD4+ T细胞的持续丢失或机会性病原体感染的发生,都不能显著减少血液中粒细胞的数量。研究结果表明粒细胞在持续捕捉、传递和增强病毒感染的危险性,同时为HIV-1/AIDS的治疗提供新的策略。